想到幫小朋友放電,很多人都會到公園玩或是到外地踏青👨👩👦👦
但有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可能比小朋友放電速度還要快🤦♀️🤦
可能走沒幾步路,體力就先去掉一半了
如果當天萬里無雲,氣溫又高🌞,還要無時無刻注意小朋友是否有中暑現象還是受傷
顧東顧西真的很累,尤其還要拿著大包小包的東西,說真的爸媽真的不好當啊
而且回程開車都是我當司機,很怕邊打瞌睡邊開車,這樣實在太不安全了🙅🙅♀️
但既不想去親子餐廳,也不想去靜態展館,想來想去好像選擇性就真很少
最近就發現一個帶小朋友放電的好地方,就在中央公園附近的夾子園娃娃機旗艦店🥳🥳🥳
為什麼我會覺得這是一個放電的好地方呢?
因為我們去夜市的時候,家裡那兩個小子總是直奔娃娃機店,盯著別人夾,盯個10來分鐘都沒問題,而且可以在那邊逛很久都沒問題,回到家一下子就睡著,放電真是快速👍👍👍
可見娃娃機對他們多有吸引力;但是夜市娃娃機店通常是開放式,裡面沒有空調,所以都很熱,而且來來往往的人又多,也要考慮到衛生上的問題
夾子園娃娃機旗艦店就是一個消暑的好地方,全館空調真是一個涼~~~🌬🌬🌬
我們去的時候,剛好碰到開幕送30元體驗金的活動,老闆也實在太佛心(我去了三次,每次都有30元可以玩XD)
這30元剛好給小朋友練練手,我都跟他們條件交換,只要玩娃娃機,就要乖乖吃飯,每次都奏效(但是只限當天吃飯很乖,真是父母難為啊~~~)
夾子園這個旗艦店真的很大,一進去看到的娃娃機數量就是多
而且走道很寬敞,跟夜市小店面的比起來就是有差,夜市的走道都很擠,每次經過都怕撞到別人
而且小朋友看到娃娃機就會失控亂跑,就怕他們會受傷,但是夾子園的規劃就非常好,果然是旗艦店的規模啊!!
一般外面的娃娃機大多是夾公仔娃娃比較多,但是公仔娃娃就是非常占空間
而且你問小朋友什麼是海賊王,他們有可能滿臉問號,公仔對他們來說,吸引力非常低
但是夾子園則是擺放各國的零食,這可樂壞我們家那兩個愛吃點心的小鬼頭了😍😍😍
而且這些零食都會在櫥窗上面標示食用期限,夾的時候讓父母非常安心,可見夾子園經營這一塊真的很有一套
我們家小朋友看到這個冰淇淋布丁簡直要抓狂,因為布丁對他們來說是神一般的食物
所以30元體驗金就來夾這個了,雖然最後沒夾到,但是這次的放電之旅就是犒賞他們平時在家很乖,所以就換了一些300元讓他們夾到爽
當天去的時候,還看到一個小朋友的奶奶夾到一罐餅乾,開心到跳舞,順手拍了一下,可見娃娃機對小小朋友有多大吸引力。
這對父母應該是夾娃娃機的高手,夾的零食多到要用店內的零食小車才裝得下,真的是高手
而且我發現,零食的誘因真的比較大,因為比公仔娃娃實用,所以當天真的很多人都夾零食為主
公仔區人就比較少,像是我家裡公仔很多,但是就容易積灰塵,而且盒子收納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會很擔心小朋友碰壞;所以來到這邊,夾零食是我的首選,像公仔這一區,我家那兩小子玩完全沒興趣,只有巧克力或是餅乾那些,才是他們的最愛。
大家真的都是大包小包的零食夾不完,這裡真的是一個帶小朋友來玩的好地方
而且他們倆個還會互相討論爪子要左邊一點還是右邊一點,也是一種兄弟姐妹間互動的好方法。
夾子園的服務人員都一定會在現場顧店,像是我經過這兩對家長身後,就聽到他們拿巧克力口味的餅乾要換成草莓口味
服務人員都很快幫他們更換,這種貼心服務真的很好;換成是夜市的娃娃機店,抓到什麼就是什麼,要更換口味根本不太可能
一般人也不會因為要更換口味就打電話叫臺主來更換吧,臺主去到店裡應該要20-30分鐘,一來一往也很浪費時間,所以夾子園的即時服務真的可以讓大人小孩玩得很開心。
如同他們的廣告標語一樣,全世界都希望你長大成人,夾子園只想讓你做回孩子,這幾次去夾的時候,我自己也玩得很開心。
最後我就來展現我的戰績啦!!!!!!
經過我們四人的努力,花了50分鐘,滿載而歸啊,300元夾到的零食,已經遠遠超過它的價值了!!!!
而且有些零食沒有吃過,保存期限也很長,這下子那兩個小鬼頭就可以在家好好安靜一陣子了。
夾子園娃娃機旗艦店評價如下:
評分項目 |
好玩度 |
感想 |
商品種類 |
★★★★★ |
零食非常多種,去了三次,每次櫥櫃都會有不同的東西,新鮮感十足。 |
遊戲體驗 |
★★★★★ |
30元的體驗金活動真的非常吸引人,對於父母親也是一個很大的誘因,因為可以省30元,不無小補。 |
停車便利性 |
★★★★ |
附近停車格比較少,所以可以停在附近的迪卡儂再徒步走過去,大概3分鐘路程。 |
這邊真的是一個好地方,除了有中央空調不用擔心中暑外,也是中央公園附近不錯的親子樂園👩👩👧👦
我覺得安排臺中半日遊或是一日遊,會是一個帶小孩放電的好地方,爸媽會玩瘋,小朋友也會跟著玩得很開心~~大推的啦!!!
夾子園娃娃機旗艦店相關位置
地址:臺中中平路1167 號
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dcoolcatchme
CATCHE12ME74DF1EG |
臺中遊樂園半日親子遊當孩子發脾氣或者悶悶不樂的時候,可以先跟他溝通然後找出事因,因為這樣能夠鍛煉孩子以後有什麼事都跟你說的習慣。再是可以跟他玩玩益智玩具或者外出遊玩,能夠促進親子關係也不會對孩子有害。
讓孩子開心快樂起來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一,高品質的陪伴。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臺中逢甲半日遊景點推薦2023幾乎每個孩子內心都會依戀父母,都希望父母能夠多陪陪自己,好好陪陪自己。很多時候,孩子哭鬧,耍脾氣,其實都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都是為了父母能夠放下他們手裡的事情好好陪陪自己。陪孩子做遊戲,陪孩子學習,哪怕只是坐在孩子身邊陪他們說說話,聊聊天,或者甚至只是坐在他們身邊看著他們玩,他們都會好開心。我家二寶經常是不讓我做事,要我陪他,哪怕我只是坐在他旁邊看著他玩,他都很高興,但他不允許我在他旁邊玩手機,一玩手機他就會把我手機搶了丟開。要我只一心一意看著他玩。
二,誇讚表揚。 臺中遊樂園景點2022對孩子多一些誇讚表揚,孩子會很高興。因為對一個人的誇讚表揚,意味著對他的認同和肯定,這會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感。一個于人、于社會、於這個世界毫無價值的人,他是沒有任何存在感的,內心滿是挫敗感,這樣的人絕無開心可言,甚至還會失去生存的欲望。
三,獎勵。給孩子建立獎勵制, 臺中逢甲半日遊可以去的地方適時適當地給孩子一些獎勵,獎勵可以是給孩子買他一直想著的某樣東西,也可以是為他做一件他想要你為他做的事, 臺中西屯景點推薦一日遊還可以是一個擁抱,一個親吻等等。但一定要是孩子想要的,稀罕的。
孩子開心快樂成長需要父母建立良好依戀關係和愛的陪伴 臺中中央公園附近景點2023
孩子的要求其實很簡單,最需要的是家長的愛和陪伴,整天在打罵之下長大,畏畏縮縮的生活,怎麼能開心。物質是一方面,但是不是主要的,只要是家長用心準備的禮物,孩子都會喜歡的。 臺中親子景點ptt
現在是2020年2月8日,農歷正月十五,一個很美好的日子。可是,民政局前沒有像年前預計的那樣一條望不到盡頭的長龍,大街上也沒有一點點年味的余韻。 連世界都在問, China, what’s wrong with you? 中國,你怎么了? “不吵,不堵車,晚上七點像凌晨七點。武漢,像被按下了暫停鍵。熱鬧被病毒藏起來了,每個人和每個人都隔得很遠很遠,還有多久才能脫下口罩,問一聲,吃了嗎?”一封來自中央電視臺的信,打濕了我的眼眶,武漢的眼眶,中國的眼眶,世界的眼眶。 打從心底里問一句,武漢,你還好嗎?中國,你還好嗎? 是一個月前還是多久,誰也記不清,武漢出現了第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接下來,一傳十,十傳百,從武漢到江蘇,浙江,疫情從武漢到全國。時至今日,已經有萬余名患者,患病人數與死亡人數持續攀升。打開電視,每一個頻道都在播放著預防病毒的公益廣告和視頻,在切到武漢的視頻中,一條空蕩蕩的大街上飄著孤零零的“福”字。關上電視,聽到村里的喇叭一直循環播放著,提醒村民不要外出。最怕早上睜開眼打開微博看到更加觸目驚心的數字,晚上閉上眼又在想著接下來的一天要怎么度過。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信任的時期,也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我想,用這段話來描述現在再合適不過了,病毒帶來了恐慌、帶來了傷痛,黑暗掩蓋了年味。人們懷疑、不安,謠言在此時紛飛,自私的想法致使人們“四處逃竄”,而又被心墻隔離在外。 可是,別怕,等等,快停下奔離的腳步,回頭看看。 你看,他們行動起來了。你看見了嗎?一天接著一天,一省接著一省,全國各地的一線醫護人員出征武漢,有已過古稀之年的鐘南山學士,也有剛剛上任的九零后護士;有已為人父母的夫妻,也有處于熱戀期的小情侶。他們從全國各地,乘飛機、火車,日夜兼程,奔赴武漢,不顧自身安危。更多的是基層的群眾,自發組織自我隔離,在這個特殊的新年期間,管住了自己的雙腿,也斬斷了病毒的雙腿。他們關照著武漢返鄉歸來的人員,這里沒有歧視,只有溫暖。而在武漢,更有放下口罩就跑的青年,一天天免費提供盒飯的小姑娘。當然,此時此刻,怎么能忘了我們的人民子弟兵?他們接到上級的指揮就立馬全副武裝奔赴武漢,以守護武漢,以守護祖國為榮。并且,中國的公益界力量也不容小覷,以韓紅為首的明星們和以馬云為首的“富豪”們紛紛慷慨解囊,所有的黨員同志也是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還有,在此時此刻,在此危難關頭堅守在自己崗位上的建筑工人們,在全國人民的期盼下,用僅僅七天時間完成了火神山醫院等防疫建筑。堅守在生產線上的工人們,向武漢,向全國輸送源源不斷的口罩,消毒,醫療用品。你聽,細小而有堅定的聲音從每個人的心底發出,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你看,在專家組的攻堅和國家的經濟支持下,治愈人數不斷攀升,這是我們給世界的答案! 我們這一代人,非典盛行的時候,尚在襁褓,汶川大地震的時候,遠離震源的我們未沒能深刻體會,可是,現在的我感受到了,在這些災難面前,中國,就是這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以此,華夏泱泱大國,屹立不倒! 史鐵生說,時間的偉大在于他能自圓其說。我想說,別怕,再等等,等武漢按下播放鍵,等地鐵里的人多到擠不上同一班,等大排檔里吵到必須扯著嗓子說話,等去武大看櫻花的人比花還要多,等不早點就搶不到最愛的那碗熱干面,等汽車把二橋堵的望不到頭……等春暖花開,我們再聚!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昨夜一夢,甚為驚恐。 夢有食人者,食人后兩眼射紅色光芒,勾魂攝魄,且一食成癮,不死不休,比吸毒者更甚。 夢醒思之,或因前日聽復旦教授講史,談及古之蠻夷之族荼吾華夏,食吾族人,其情其景深烙于心,以至夢中憂思,方成此噩夢。 噫!人之進化何其難哉! 由愚而智,由蠻而雅,由不肖而賢。以至于知書達禮,崇德向善,獨善其身,兼濟天下。非文章教化不可矣。然傳統文化式微,禮樂詩書漸遠,影視多如螻蟻,自媒迅若飛蝗,與食人者何異? 然人人俯首,甘之若飴。個個低頭,樂此不疲。骨肉相逢無暇以顧,親朋同宴恍若不見,唯手機是命! 嗚呼,哀哉!一機在手,其樂融融,其害無窮! 辛丑壬辰戊子于儋耳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讀曾昭奮《從北京到南通》 《讀書》雜志在2006年第2、4、5、6期用四期連載建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曾昭奮先生撰寫的文章《從北京到南通》。曾昭奮先生,潮安縣人,早年在廣東金山中學讀書,后考入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1960年秋到清華大學執教至退休,曾任《世界建筑》主編十余年,曾昭奮先生所著的《清華園隨筆》近日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曾先生近年創作的雜文隨筆集,圍繞與清華有關的人、事、物展開,款款道來,韻味深長,尤其是將建筑和藝術相融,有很強的藝術性和可讀性。 曾先生《清華園隨筆》沒有機會讀到。我一開始在《讀書》2006年第2期讀到曾先生的《從北京到南通》(一)時,并沒太多的在意,總以為是在講一些建筑方面的事,更沒想到建筑和藝術這個話語,及到后來,一篇一篇的讀完曾先生的文章,卻被文章里所敘之人和事所震撼。掩卷之際,內心久久難也平靜,建筑竟是這樣和藝術想融合,建筑的話語和藝術的話語竟是這樣相通,有共同的語境。 曾先生的文章中的建筑人物大多是建筑學家和中國現代建筑學的泰斗,人物的主線是建筑大師吳良鏞先生,以吳先生對建筑的研究和貢獻引出了眾多的建筑界大師,讓我在閱讀之時,感受到了建筑大師的建筑學識和藝術修養,更感受到了大師們的人格風采。曾先生的文章的另一條主線是以北京到南通這兩個名城,以及中國的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為主線,勾勒一幅中國城市建筑的圖畫,作為行外人,對于建筑,對于城市規劃是沒有一絲的話語權,即使是從藝術的角度,對于建筑和建筑的藝術也是知之甚少。只能從讀書的角度,談一點讀后感。 吳良鏞先生是中科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四十年代,吳先生從中央大學建筑系畢業,一九四六年到清華大學梁思成先生創建的建筑系做梁先生的助手。建系之初,梁思成先生在美講學,只有林徽因教授與吳良鏞二人執教。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婦是在當時已經是中國建筑學杰出人物。吳良鏞先生后經先生推薦到美國師從馳名世界的建筑和規劃學家沙里寧。四九年獲碩士學位,五〇年回清華,為中國的建筑學、城市規劃學和人居環境學做出杰出貢獻。吳先生作為中國城市規劃學的一代宗師,負責指導一九九九年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十屆世界建筑師大會的籌備工作,并主持《北京憲章》的起草,在大會上做主題報告,在曾先生看來,這不僅是中國建筑師的光榮,更是中國的光榮。 吳先生是繼梁思成先生、陳占祥先生之后,最關注北京的舊城保護和城市規劃建設的建筑學家。曾先生在文章中說:“二十多年來,吳先生在其發表的大量文章中,在面對高級官員和志業干部的多次講演中,為北京城的規劃設計和舊城保護,直至人居環境問題,提出了那么多的建議,發出了那么多的警告,苦口婆心,奔走呼號,然而并未能感動上帝。北京,沒有從吳先生的理論和建議中獲益。”解放以來,北京掀起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可是北京的城市建設,除了堅持圍繞舊城為中心的,南北軸向為核心的同心圓模式,幾十年來,不僅舊城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城市卻被二環、三環、四環乃至五環或更多的環包圍,這樣城市的功能漸弱,為了疏解湧堵的交通和擁擠的城市,只好將大片大片的舊城和胡同拆除,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舊貌只能在留在歷史中嘆息。 曾先生于一九六0 年到清華大學建筑系當助教,正好是分配城市規劃教研組,梁思成先生是建筑系主任,吳先生是建筑系副主任。文革中,城市規劃教研組被砸爛,曾先生就再以沒有從事城市規劃的教學和研究,轉做建筑雜志的編輯,和吳先生的交往,大多是請吳先生寫稿。曾行生在文章中寫道:最后一次,我對吳先生說,“如果我來寫你的規劃、評述的城市,可以寫一百個。如果我來寫你與學生的交往和情誼,可以寫一百位……’吳先生輕輕一笑:城市就不止一百個了……”。這是曾先生在今年八月三次拜訪吳先生,最后一次談話的內容。后來,曾先生做了粗略統計,吳先生在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五年間所寫的三十四論文中,提及學者近三百人,城市二百三十余座,從北京到南通,從北方到南方。 吳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即對北京區域規劃建設進行研究。他作為《北京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的主要推動者和制定者,把他對北京區域規劃建設研究的主要成果,如:完善中軸線和長安街:“兩軸”,強化“東部發展帶”和“西部生態帶”的“兩帶”,以構筑城市中心與副中心結合、市區與多個新城相聯系的“多中心”空間格局等。一改過去北京以舊城為中心的同心圓發展模式。 吳先生是國內“人居環境科學”研究的開創人,他認為,當今科學的發展需要“大科學”,人居環境包括建筑、城鎮、區域等,是一個“復雜巨系統”。吳先生說,他畢生的目標就是創造良好的、與自然和諧的人居環境,讓人們能詩意般、畫意般地棲居在大地上,這是一個建筑師的追求和情懷。大師對建筑的追求不單只是簡單的居所形式,而更多的是自然和人文關懷。 吳先生同時也是畫家和書法家,吳先生自小就喜歡繪畫和書法。他在重慶中央大學建筑系就讀時,吳先生有幸聆聽當時也在該校的藝術系執教的徐悲鴻、吳作人、傅抱石等著名繪畫大師的演講,欣賞他們的畫展,深受其藝術熏陶。畢業后的幾年里,徒步行走于重慶、貴州、云南一帶,邊走邊畫,曾有很多優秀的畫作問世。吳先生的書法多以行草見長,有很多作品應是當代書法精品。吳先生的畫作于二00二年由三聯書店結集出版,一本水彩,一本速寫,曾先生建議吳先生盡已然將行書精品出一本集子,讓更多喜歡吳先生書畫的人可以更多感受先生的文化精神。 吳良鏞先生的氣質和風度,似乎文人的氣質、藝術家的氣質更濃于建筑大師的氣質。從而造就了集建筑和文化一身的大師形象。曾先生在文中提到,一九八0年,他因妻子大病,請吳先生向學校說情,始得住上有廚房和廁所的單元樓。可見吳先生對同事的關愛。 據前天新京報報道:“由清華大學吳良鏞院士主持的“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二期”報告完成,并正式向外發布。此次報告中提出了京津冀地區為“首都地區”和新畿輔的概念。報告同時表示,備受關注的首都第二機場,應當選址天津武清太子務地區。二期報告發布會上,吳良鏞教授表示,此次的報告是對一期報告的一種延續,涉及的問題更廣,也更具體和深化。報告還改變過去關于“大北京地區”的概念,改為“首都地區與新畿輔觀”。 曾先生《從北京到南通》文中提到的清華人物里,讓我最感慨的莫過于程應銓先生,程應銓先生是吳良鏞先生在中央大學建筑系的同班同學,大學時他和吳先生同是高材生。 吳先生大學畢業后在重慶工作,程先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在緬甸為盟軍做翻譯官,抗戰勝利后和吳先生一道受梁思成先生的邀請到清華大學建筑系任教。程先生到清華的目的之一是想從清華到美國留學,可是這一愿望終未能實現。五十年代中期,程先生到了前蘇聯和東歐國家進行考察。曾先生在文章中說到:“后來陷入逆境的程先生,對于這段經歷,仍然十分的懷念。”程先生通過自己學,大量翻譯了俄文的城市規劃和建筑方面的書。程先生在五十年代推出的譯著,是新中國最早的有關城市規劃方面的學術文獻。 一九五七年,程先生因兩個莫須有的罪名被打為右派,一是和北京的舊城保護和城市規劃問題上,與當時的北京市委書記彭真同志的觀點不合;另一個罪名是在教學中鼓吹倫敦哈羅新城所采用的“鄰里單位”理論和模式。程先生被打成了右派后,經常受到批判,妻子林洙和他離婚后,帶走了子女。 林洙在《梁思成、林徽因與我》一書中寫道——1957年整風運動中程應銓犯了“錯誤”,對他的批判幫助是在民盟小組會上進行的,領導讓我也參加。我感到這是一個極大的恥辱,每次都縮在一個角落里。我不知道他到底犯了些什么錯誤,同志們的批判我也聽不大懂,回到家里我想幫助他,希望他的檢查能深刻些。我不認為他從根本上反對共產黨,但是人總是有私心的,也許他對某些工作上的安排不滿意,因而對組織或領導產生了抵觸情緒。我建議他從這方面找找根源,他拒絕了。可以想象此時的程先生的處境之艱難。 曾先生在文章里提到,“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因北京人有喜食芝麻醬的習俗,政府每個家庭每月供應二兩芝麻醬。可是程先生沒有家,也就沒有了這二兩的芝麻醬。一個大學教師,一個清華大學的青年才俊,過到連二兩芝麻醬都沒有吃的可憐地步。程先生出身于江西一個舊官僚家庭,也是書香門第,自是不會去為二兩芝麻醬彎腰。好在有曾先生的關心,曾先生和夫人都不吃芝麻醬,就把它送給了程先生。那個年代,最講究劃清界線,曾先生能如此不顧自己的安危,視程先生為同事朋友,要多大的胸襟。 程先生在“文革”中一度被隔離審查,在清華大學充滿“紅色恐怖”的日子里。曾先生文章中說:“他怕被揪斗,他不敢回宿舍睡覺,不止一次躺校園西南的干河溝里過夜。”在程先生自盡之前,我想他是無法理解,也無法看透那種時代,每天在恐慌、驚懼和絕望中生活。隔離審查期間,曾先生在程先生白天在同一個“學習班”,每天由工人和解放軍組成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也稱“工宣隊”,由一位解放軍戰士和兩位工人分別找隔離審查的人談話。我小的時候,在“文革”期間,我的父親也被隔離審查,還要被批斗,我父親很晚才回來,我母親提心掉膽的一直不敢睡覺,直等到我父親回來,才放下心來,有時我們在母親的催促下睡覺,有時困了就睡著,有時在被子睜著里不肯睡,只見父親回來,才放心的睡。 曾先生在文章中回憶到,程先生自沉是在晚上。當天,記不得是上午或下午,工宣隊的那位老工人找程先生談話,當時曾先生在場,老工人是個老實人,不知道程先生的身世,還是老一套,什么你要為自己的家庭著想,為老婆、孩子著想等等。程先生聽了后滿臉的驚異、愕然、痛苦的表情。早已妻離子散的程先生,聽到這番話,肯定已經傷心至極、萬念俱灰,于當晚自沉于校園西湖的游泳池。程先生在清華游泳池中自殺,程先生自盡時很安靜,當晚并沒有人知道。第二天,在校園巡邏的人發現了水上的尸體,才知道程先生已經自盡。程先生不僅會游泳,在湘江邊上長大的它,還有很好的水性,所以可以想象得出,他要有多強的愿望和毅力才讓自己死在游泳池里。 我后來就讀的中學,有一個長梯形的跳馬用的體育器材,是木制的,據一位老師講,曾經有一位右派老師,也是某大學畢業的高材生,被錯劃成右派后,分到我們這個邊遠貧窮的小縣城教書,文革期間,受到非人的折磨,不堪受侮辱,投校園的水井自盡,打撈出來后,就裝在跳馬的木箱里,老師身材高大,裝不下,工宣隊和紅衛兵就將這位老師遺體的腿打折彎曲后裝進去。是多么殘忍。 程先生死后,清華大學給了一個結論,就他“畏罪自殺”。程先生平時就十分注意外表,自沉之前,他換上訪問蘇聯和東歐國家時所穿過的那套嶄新的西服。程先生和妻子林洙離婚后,沒有再婚。梁思成先生的夫人林徽因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經過長達15年與疾病的抗爭之后,與世長辭。林洙后來和梁思成先生結婚,歷史有時真就象故意和人開玩笑一樣,據曾先生聽說,程先生和林洙結婚時,梁先生是他們的主婚人。結婚后,原來掛在梁先生客廳里,畫家李宗律先生為林徽因先生畫的油畫像被取下,梁先生和林徽因的女兒為此非常憤怒。在文革中梁先生被批斗,是林洙無微不至的照顧,才使得梁先生脆弱的生命延續到一九七二年,享年七十一歲。 程先生作為一個建筑學家,城市規劃學家,他的貢獻很多,除了譯著頗豐外,他對“鄰里單位”的教學和科研,對后來的城市建設有很深的影響。后來我國從前蘇聯照搬照套來的“小區”理論,是蘇聯從英國學來的。現在城市規劃里的“小區”已經成為一種居住模式。程先生是業余愛好是攝影,有很多的攝影作品,《沈從文全集》和曾先生記敘水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黃萬里先生的《長河孤旅》中都有程先生拍攝的人物照片,可見程先生在攝影藝術方面的造詣。曾先生在文章中提到,他在南洋的家人和朋友寄來一架英國產的望遠鏡,沒有用過,程先生聽說后,向曾先生要來送給侄女。后來,程先生專門買了一架舊的德國名牌相機回贈曾先生。程先生的侄女在回憶先生時說到:“我和弟弟最難以忍受的就是叔叔要在南京路、漢口路的照相器材店停留很久。”同樣能說明程先生對于攝影藝術的熱愛。 就是這么一個熱愛攝影、熱愛建筑、熱愛生活的人,卻因了政治和家庭的原因而早早的離開人世。這是我們國家建筑學界的損失,也失去了一位優秀的攝影家。程先生的早逝,對于程先生的子女來說,更是永遠難以撫平的傷痛。 曾昭奮先生在文章中寫到一些城市,在這眾多的城市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南通,這也可以從曾先生的這篇文章的標題中得到這樣的信息,那就是南通的城市規劃和市政建設是很我代表性的。 關于南通的所有印象,對于我個人來說,則是基于這樣的三個因素:一是我曾經在很多書本和媒體中了解到南通,并且知道南通近代史上一個杰出的人物——張謇,他應該是近代以來南通最杰出的愛國主義者、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為現代南通的發展奠定基礎;二是我在天涯博客里認識的博友、文友、一個小朋友,她就是江南才女蘇枕書,之所以說枕書是小朋友,完全是緣于她今年只有十八歲,可她卻博覽群書,尤其是對中國古代文化、戲曲、詩詞等均有很深的造詣,我想象不出來,她這小小年紀,又要上學,竟是讀了那么多的書籍。枕書的文章筆峰凝練,簡潔、婉約、干凈,一如她本人秀美和溫柔;三是張圣均,一位南通通州市楊港鎮的中學校長,圣均無論是從教時,還是擔任學校領導期間,為學校的發展嘔心瀝血,在任上不幸身患白血病。在他決定不拖累社會和家庭,自愿放棄治療后,他的主治醫生,一位姓肖的女大夫,引導給他寫博客,我是在蔡猜的博客里結識圣均的。 他在眾多單位、朋友、網友,特別是圣均的家人的關心和支持下,原本預計最多有三個多月生命的圣均,通過輸血目前他的生命得以延續,后來我才得知,圣均是枕書中學時的校長。人生說來也真的很奇怪,我這個邊塞之人,從來不曾到過江南,江南到如今于我還是一個夢境,卻無意中和南通有了這么多的緣識。 曾先生在文中寫到南通的時候,用很長的一段文字來寫張謇,張謇(1853-1926年),字季直,號嗇庵,江蘇南通人。世代耕讀傳家。兄弟五人,排行第四。幼年聰慧好學,3歲啟蒙,4歲入塾,5歲時“命背誦千文,竟無偽。1885年,他赴京參加順天鄉試,高中第二名。1894年,又考中狀元。他在南通先后創辦了大生紡織公司、墾牧公司、通州師范學院、南通博物苑等工業、教育、文化、科普事業。他利用海濱鹽荒、興辦鹽墾公司,推廣植棉,是全國的首創。南通師范學校、通州女子師范學校、南通博物苑等,開全國風氣之先。他提出的:“師道貴嚴,中外同軌。非是則無所為教,無所為學。……凡教之道,以嚴為軌。凡學之道,以靜為軌,有害群者去之,無姑息焉。” 胡適這樣評價張謇:“張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國史上是一個很偉大的失敗的英雄”,但在曾先生眼里,張謇先生在城市建設中的成就和思想,都證明他是一個勝利者。近百年后吳良鏞院士在城市規劃中,大力宣傳張謇的理論和思想,張揚其政績,于他來,確是一種幸運。 如今的南通已經是江南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近來,由吳良鏞先生和他的學生,建筑大師何玉如先生合作設計的南通博物館落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城南通增添濃厚的歷史氛圍和現代化色彩。從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張謇先生為實現其“建設一新新世界雛形”的救國理想和區域現代化宏偉藍圖,對南通城市進行全方位苦心經營。在他的推動下,南通開辟了新工業區和港區,進行近代教育、文化、市政設施建設,建立功能分布比較科學合理的多層次城鎮體系。從城市建設的主體來看,南通是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用先進規劃理念設計并實施建設的具有現代意蘊的城市。 南通的夜晚濠河燈火輝煌。濠河,是原有的古護城河,它位于市區中心,曲水回環,繞城而流,景觀豐富,林木蔥郁。亭臺橋榭掩映其間,畫舫游艇蕩漾水中。南通城之美,當得益于濠河。 曾先生文章的主角是吳良鏞先生,他說,吳先生選擇的是致用之學,歷今堅持六十年。而面對一個城市,一個議題,卻往往是左右為難,一邊是學者,一邊是官員和開發商。這就是中國現在所以政體致命的硬傷,學者憑的是知識和良心,而官員和商人圖的是利。難免最終還是由官員來決定,這樣的決定,終究還是開發商得利,而損害城市。 學者在官員和商人的眼里無非是個技師或是藝人。這讓我聯想起了“齊二藥”事件,近十年,隨醫藥體制改革,市場化是實現了,可是據我所知,目前我國的藥業體系,研究藥物的受藥商控制,生產、經營和監管都缺乏藥物學知識,一切均有官員和藥商操持,所以藥害不斷。 曾先生寫到北京,談到北京幾大建筑選擇前衛,其中“三鳥”一是鳥蛋即在建的國家大劇院;二是鳥巢即奧林匹克體育場;三是獨腳鳥(又稱獨腳雞,中央電視臺新樓)。除了前衛以外,它在投資上所造成的巨大浪費,還得由納稅人承擔。曾先生毫不客氣地批評,這是一種失職和無知。 曾先生的文章標題是從北京到南通,我冒昧地斷章取義,從南通又回到北京,兩相逕庭,其實并無意將兩個城市作為比較。曾先生的文章里還提到很多的清華人物,他們或從政,或從事建筑學、城市規劃學等學術研究,還是從事建筑設計,無疑正是這些學者,建筑藝術大師,為我們的城市,為了民眾的安居,為創建一個科學、自然、美麗的居往環境默默地奉獻。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台中景點地圖】
【台中遊樂園景點一日遊行程】 【台中親子館推薦】 超人氣台中熱門景點一日遊路線一包就搞定!【台中逢甲半日遊景點推薦2023】 【台中中央公園附近半日遊行程】 吹冷氣消暑,超適合帶小朋友去的台【台中中央公園半日親子遊】 【台中景點一日遊】 好玩行程&最夯台中旅遊景點攻略